• 1
  • 2
  • 3

博远人才管理

BOYUAN RENCAIGUANLI 

江苏职业教育改革40年
2018-11-27
来源:未知
点击数:  2099        作者:未知
  • 江苏职业教育改革40年

    2018年5月6日,江苏职业教育40年座谈会在连云港隆重举行。会议围绕职业教育的“创新、体系、质量、服务、未来”五个主题,展示了江苏职业教育改革40年的伟大实践,绘就了江苏未来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蓝图。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副厅长曹玉梅做主旨演讲。座谈会由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刘克勇主持。

    一、创新是魂,贯穿江苏职教四十年改革发展历程

    40年前,我国改革开放大潮初起,小平同志做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战略判断,随后中共中央连续公布了关于“经济”“科技”“教育”三个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化布局。教育体制改革中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崛起,并伴随着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同步实施,厚植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创新基因。江苏职业教育勇立潮头,以创新精神为引领,走出了一条改革的路子。

            

    始终坚持体制创新。1992年,国家教委就与江苏省政府在苏南地区进行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试验。1994年,无锡机械制造学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成为首批全国10所试办五年制高职的学校之一。90年代,开展农科教结合、普职成统筹,建立农村职教网络。2003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实行“小学院、大学校”办学模式。2011年,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十八大以来,逐步建立产教协同发展体制,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持续不断的体制创新为职业教育注入生机活力。江苏经过长期的布局结构规划调整,做到了省和市、县适当分工:行业性职业院校以省办为主(20世纪是普通中专学校,21世纪以来是高职院校),服务全省行业发展,其骨干专业在全省职业院校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区域性职业院校以市、县办为主,主要服务于地方支柱产业,其办学更接“地气”,功能发挥更全面。江苏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在全国处于优势领先地位,是与长期科学规划布局,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行业办学积极性密切相关的。

            

    始终坚持机制创新。从政府主导的推进方式,向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协调推进转变。1985年,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就开展了“双元制”试点,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近年来,现代学徒制试点列入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已有近万名学生参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日益成熟。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坚定不移践行“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学校以系部为单位,组织开展“三找”(找企业、找标准、找证书),“三访问”(访企业、访家长、访校友),“三实习”(认识实习、中间实习、顶岗实习),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实施“203002工程”(20家企业、30个技术人员、2件实事),在物质、人力、文化三个层面奠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从2001年1个专业20名学生“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开始,发展到今年,实施“双元制”本土化专业9个,项目13个,参与企业55个,合作培养规模351人,为当地企业培养了优质的技能人才。

            

    始终坚持路径创新。通过项目建设、示范建设等办法引领学校发展。实行星级评估、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建设、国示范建设、现代化示范性学校建设、优质特色学校建设,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升。高职实行“卓越计划”,不间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智慧校园等基础能力建设。从专业现代化建设到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再到专业群建设,加大对专业建设的规划引导,新增智能制造等一批新专业,有力提升了办学品质。

    二、体系是桥,铺设学生终身成长成才的阶梯

    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另一方面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二者相叠加,体系建设迸发出无穷的生命力和创造性。

            

    改革开放初,处于工业化初期,社队企业、乡镇企业大量需要的是中职培养的有技术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当时的职业教育以发展中职为主,同时鼓励各地级市试办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大学。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和部分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经济结构高移,对技术人才的规格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进而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迫切和旺盛的需求。针对这一现实,江苏采取多渠道,冲破重重困难和阻力,积极发展初中后五年和其他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1994年开始五年制高职试点,并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受到社会普遍欢迎。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职有了更大需求,江苏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高职在校生规模超过中职生。十八大以后,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向高端化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其他新兴产业都迫切需要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江苏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应运而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受到广泛欢迎。

            

    2012年开始,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工作,系统设计改革框架,整体推进改革措施,以学制贯通为突破、以课程衔接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积极探索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

            

    一是积极探索学制改革。学制是教育的基本制度,学制改革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江苏认真调查研究,统筹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3+3”、中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3+4”、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的“5+2”、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的“3+2”等贯通一体式学制改革覆盖各级职业教育,给每一个层次的职业院校学生都提供了向上发展的空间。

            

    二是精心选择专业试点。专业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单元,精心选择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试点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江苏成立了全省职业教育专业创新发展指导委员会,通过学校申请、专家论证、高层指导、试点先行和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两条路径,解决了现代产业对试点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既须保持专业技能优势,又须补充专业知识的需求。

            

    三是持续深化课程改革。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课程改革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2014年初,江苏部署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安排资金4 000多万元,支持建设了103个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成了510门中高职衔接核心课程标准和310门校本教材。所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均建立起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四是大力推进办学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形式,办学模式改革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内容。江苏组织院校深入调查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依照工作岗位层次位移的新特点,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和企业等四方建立起试点联盟,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上,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五是探索推进考核评价改革。考核评价既是一种诊断和鉴定,更是一种导向和激励,考核评价改革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江苏在试点启动之初,就明确了各个项目转段升学的要求,并于2014年制定了试点项目转段升学工作的意见。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目标,重点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改革,将考核内容分为课程考试、过程考核、综合评价三个方面,兼顾知识与能力、行为与素养、基础与特长。在公平公正原则下,保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连续性、衔接性和贯通性。江苏还积极探索通过各级技能大赛选拔、培养拔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经过20多年努力,江苏省初步建立起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从“独木桥”转变为“立交桥”,稳步推进对口单招、五年制高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试点,中职与高职、中职与本科、高职与本科多种形式分段或联合培养模式日渐成熟。从学制贯通转变为课程衔接,重点开发任务导向、衔接贯通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推动中高职逐步由学制衔接走向课程衔接。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不断深化。专业核心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比例达12%。衔接、立体、多元的体系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发展空间。

    三、质量是本,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

    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动力。江苏改革开放40年始终坚持质量为本,通过建立标准体系、全过程管理、开展多元评价等手段,提升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

            

    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制订了学校建设标准、专业建设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等。建设了省域特色教学标准,编制了一大批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技能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使学校建设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实施全流程质量管理,建立了规范有序、全程监控、自我诊改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督导检查,推进中职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落实,在专业设置、招生入学、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毕业就业等各个环节实施全流程管理。激发学校自身的主动性,提升职业学校自我诊断自主改进能力。开展多元评价。率先在全国试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了覆盖所有学校、专业、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技能大赛制度;率先在全国开展职业学校教学大赛。学业水平考试与技能大赛、教学大赛等构成多维度教学和学习效果监测体系。

            

    在质量标准体系框架设计下,江苏开展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实践。

            

    一是大力加强骨干学校建设。职业教育恢复发展、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之初,鼓励大家来办,职教遍地开花,为集中有限的教育资源,保证教育质量,江苏省注重骨干学校建设,并持续不停顿地创建重点、示范性、现代化职业学校。现有的近300所规模较大的高水平骨干学校是数十年长期创建的结果,支撑了江苏职教的整体较高办学水平。例如:从1995年开始,省政府和有关部门规划布局市、县职教中心建设,协调出台配套鼓励支持政策,并多次召开专门会议,1997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教委与省计经委正式印发《关于加强职教中心建设的意见》,推进“1122”工程,市、县政府将职教中心建设列入年度工作目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至2000年,全省基本建成规模较大、多种功能、示范性职教中心100所。

            

    二是抓规范化管理。从加强常规管理入手,制订实施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做到教学管理有章可循。省教育部门先后于1992年和1999年颁发了中专学校和职业高中两个教学管理规范。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江苏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与课程标准等,并加强评估检查和教学视导,促进学校对教育质量自我诊断与改进,建立质量报告制度,等等。通过抓规范管理,保证了基本教学质量。

            

    三是开展专业现代化建设和重点专业群建设。加强专业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基础。40年来江苏省持续不断抓专业的建设和调整,不断加大力度推进骨干、重点、示范、品牌、现代化专业的创建,成效比较明显的是专业现代化建设和专业群建设。1996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专业现代化建设。从专业建设入手,选取机电一体化、现代农业、商贸、旅游、建筑等规模较大、有代表性的专业,找准江苏省职业教育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和赶超目标,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由于参照目标清晰,措施有力,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建设和师资、实训基地建设。应该说,江苏职教为制造业强省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江苏省又创新专业群建设理念,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专业群建设,更好地发挥示范骨干专业的资源优势,提高学校专业的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

            

    四是集团化办学。江苏省是全国集团化办学的先行区,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不断探索,至今已建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不同层次职业院校和企业广泛参与的行业性、区域性职教集团,以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为纽带,有效地带动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以及在全国职业院校中的影响力。

            

    改革开放40年来,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基础上提高质量是江苏省乃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成就。

    四、服务是根,厚植于支撑地方发展与国家战略的土壤

    江苏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贡献赢得了地方和国家的支持与尊重。

    改革开放初,社队工业、乡镇企业发展迅猛,人才需求旺盛,江苏省紧抓契机,迅速启动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恢复、新办了一批中等专业学校,主动把乡镇企业作为服务重点。应该说江苏乡镇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功不可没。20世纪末,江苏职业教育又积极主动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举全省职教之力,围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技术、智力型劳务输出,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省有关部门共同出台了“5112”教育富民工程,受到省委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职教会上介绍经验。在不同时期,江苏省还倡导组织职业教育为发展先进制造业、软件产业、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为发展海洋经济,为实施农村振兴计划,等等,培养适用人才。各职业院校踊跃参与,工作有声有色,创造了职业教育与乡镇企业同步发展、城市与农村职业教育同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极大地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贡献力和服务经济的能力。新时代背景下,江苏职业教育面对新形势,更是有了新作为。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建设的主干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与江苏省主导产业基本吻合,在轨道交通、信息服务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新增人员有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90%以上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江苏省内就业。如南京市,“十三五”期间,重点创建50个左右对接南京区域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服务南京“四大名城”建设的高水平现代化专业群;建设40~50个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支撑专业(群)建设,装备先进,全省领先,在全国乃至国际具有一定影响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组建10~20个依托现代化专业群、实训平台和区域内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及相关行业企业或国内外著名高校,多方深度参与,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学院”。目前已经挂牌建设的十大“专业学院”均有效对接产业群。连云港市大港中等专业学校立足连云港市航海运输这一传统特色产业,依托优势办学资源,与连云港远洋运输、中韩轮渡有限公司、港口集团等多家市内大型航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了“培训、就业、再培训”一体化的产学联盟,近两年培训船员2.2万人次,促进学校转型发展走出低谷,实现了校企双赢,让地方特色传统专业再次焕发生命力。

            

    服务“中国制造2025”。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平台。每年签订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合同2 000多项,有力支撑了制造业转型。如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苏州智能制造产业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主攻智能制造、主打产教融合、主谋高职本质”,办好专业,育好人才,服务好企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后发赶超的新路。全院智能制造专业占比达80%,教育部示范专业点、江苏省品牌专业和高水平专业全部集中在智能制造领域。校企“共聘共用享双薪”,77名博士聚集智能制造领域,100%承担企业课题,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及时应用于企业生产和项目教学。教师团队、教学资源、教学场所、教学设计、教风学风五个教学元素通过生产项目产教一体。工业机器人等专业供需比达到1:6,70%的毕业生在苏智能制造企业就业。建设全国******由高职院校牵头的省经委重点项目智能机器人与成套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省发改委工业机器人工程实验室、科技部众创空间等技术平台,组织全国高职******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省智能成套装备等科技创新团队,支持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中心,开展技术研发与人员培训,服务好智能制造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人才转型。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改革开放以后,江苏开了我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先河。1983年,南京市教育局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联合创办中国******所中外合办的中等专业学校,引进国际化职教办学理念,开展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现已成为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典范。以此为起点,南京市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开展国际职业培训,每年万名农民经培训实现境外高薪就业。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建立常态化国际文化交流机制,畅通国际化人才成长立交桥,每年100多名学生升入国外高校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访英的重大科教项目,中英南丁格尔护理学院项目落地江北新区国际健康社区核心区。金陵高职校与世界著名企业宝马集团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合作开发的宝马售后英才教育BEST项目成为国际品牌。全市职业学校与20多家世界著名企业深度校企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坚持“让中国工人接受******的职业教育培训,自信体面地走出国门”,2017年,南京高职校新增赴以色列、马来西亚、新西兰的劳务培训项目。10多种成熟的国际合作模式成为南京教育国际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职业教育,目前已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职业院校与东盟国家签署合作协议40多份,发挥在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和产教融合等方面优势资源,为走出去企业培训本土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合作共赢。

    五、未来是灯,指引江苏职业教育奔向现代化

    2018年1月9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在出席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学术年会时提出“新时代要有新境界、新作为,江苏职教人在新的时代要回答好三张问卷——职业教育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使职业教育由人们的无奈选择转变为理性选择乃至首要选择;如何办好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如何破解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优质职业教育需求与目前粗放单一的职业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如何办好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如何破解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这正是面向未来江苏职教发展的目标方向之维的发问。

     

    按照葛厅长之问,畅想未来江苏职业教育总体的发展目标与方向,无疑要高举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旗帜,积极发展“办学条件优良、产教深度融合、体系构建完整、支撑终身教育、服务能力突出、群众高度认可”的高质量、高贡献度和高认可度(高吸引力)的现代职业教育,努力在全国率先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

     

    一是完善职教体系。把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摆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格局中谋划,强化职业院校与职业培训机构、社区培训机构的紧密结合,推进职业培训向基层延伸。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是职业教育良性发展、优质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产教融合基本制度,积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尊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坚持养成教育与发展教育相结合,关键技能、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着力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关键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更广阔平台,帮助有志成才的孩子们实现人生梦想,创造美好未来。

     

    四是建强教师队伍。实施职业院校“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构建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师管理制度,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

     

    五是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强调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转变、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江苏职业教育要紧跟经济、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规模、结构、层次、布局等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协调互动。

     

    六是营造良好氛围。倡导“适合的教育就是******的教育”理念,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推动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Copyright © 2018-2021,www.jsbyr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江苏博远人才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联系我们
0527-84250220